七十.心魔
作者:
槛外江南 更新:2022-09-03 08:42 字数:2704
她听得殿中女人的笑语,在门前停了半刻,高阔的门窗仍未换夏季窗纱,她面前是水一般的黑暗,背后日光在她周身托出一个金尘的光晕来。
谈笑的人是殷氏和太后。如今,作为今上的祖母,太后实已加封太皇太后,然而似乎是不欲显得太过老朽,太皇太后仍令阖宫上下呼其为“太后”。李瑽请安时,殷氏侧立在太后旁,正在与太后捶背,仿佛寻常人家子妇孝顺舅姑,反倒是结结实实地受了李瑽一礼。
这融融光景,倒像她是外人。殷氏的孩子早年死在太后手里,如今二人竟如此融洽,直令她齿冷。殷氏见李瑽面冷,又停下手来殷勤问候。殷氏原是太后的宫人,自是要多孝敬。她却做不得这样能屈能伸的人。
“前些时我还讲,贵嫔于子女上艰难,宫中就只皇后的阿恕,多少太冷清了些。正巧如今——”太后面带揶揄,“——我当日第一面见你,即知你是十分有福的。只是贵嫔这几年服侍你,你不容旁人,也该容着她些。如今你既不便利,伴驾的事应由他人代劳才是。”
李瑽心里冷笑,她确是不容人的,只是她不肯受太后的辖制,太后便不知晓哪里来那许多妖娇妩媚的亲眷,个个要请进宫来,就如当年借了大姐姐请她来一般。今日更是借着请安给她这一桩堂皇的教训。
她又有孕了。不出数月,她的身体会再次变得沉重,她会穿不进平日的鞋子,步态变得笨拙,臂钏会在她肿胀的手臂上留下压痕。她还要警惕着斑痣和丑陋的红色纹路爬上她的身体,还要在交臂历指的惨痛中如母羊一般分娩。而在世人眼里,她去承担这样的惨痛,还需容忍旁人替她履行妻子的义务。
旁人都以为她应当心甘情愿地领受,如同此前女子世代领受的命运一样:女人生来就应以肉身的惨痛换取子女平安降世,并在一轮轮的惨痛中维系着夫妇伦常和家族更替。她体会过生育的痛苦,而这样的痛苦一个女人可以经受几次?她是会像母亲那样在反复生育中耗损去美貌和生命,抑或是在那之前就失去帝王的垂爱?
她若是不去领受这样的命运,就必须像父亲教导的那般去做让前朝后宫皆畏惧又趋奉的皇后。群敌环伺中,她不再容许他人的触逆。那些来路不明的女子纷纷被逐出宫廷,而朝臣们已渐渐习惯表奏答复中皇后的笔迹。
然而她的动机并不是野心,而是私心。心有所失,则意有所惧。她满怀私心和恐惧,自然要抛下那些贤媛淑女迂腐忍让的守则。她无法割舍灯火独照里的缠绵厮磨,亦需保护她的亲族。
“你也太不像话!”太后见她神色不驯,索性挑明,“你是有身子的人了,你难道不知规矩体统?”
太后说到要紧处,李瑽绷紧了面孔,殷氏见场面难堪,正待要开口圆场,李瑽忽然倾起脸来开口:“太后若是忧心此事,应当教训六哥才是。六哥是天子,难道竟不知晓何为规矩体统?”几句话登时将太后气得面色紫胀。
她抬眼目视太后,不过二叁年,与她十六岁初入宫时所见迥异,如今太后两鬓斑白,已不再染饰,连腰身也佝偻下来,人衰朽得如同栖在树身上的蝉蜕,早已不堪再与人争锋。
“汝亦旧家子,如何悍妒阴毒至此?”太后指鼻呵斥她。
“整饬内庭纲纪,本就是儿份内事。”她盯着太后,太后的面容罩着一层灰死的光。
她不想再和太后争辩。她别过脸去令一旁侍女取漱盂。见她如此,太后更是无处发作,她在太皇太后和殷贵嫔注视下结结实实地呕了半刻,漱净了口才许人扶她起来。
她的脊背方离了门就听得身后一阵瓷器豁朗落地的声响。
“她是要六哥的命!”
她全作未闻,太后如今当然恨她。她恨她不给她尊荣,恨她摆布元澈,恨她“恩将仇报”、“离间骨肉”。她并不在意,她不会和衰朽的老人家生气。如果皇后在意掖庭中每个人的愤怒,那她那颗尊贵的头颅想必会痛得发紧。
只有她做了这秦宫的主人,她才不再惧怕旧日的锁链。那样的锁链,系着她的颈,令她像最下贱的野兽似的被践踏玩弄。她手刃了凶犯,可她觉察得到,所有的人证还活着,旧时的邪魔还在宫廷的各处,在角落里冲她嘶嘶地喷着冷气。
时至今日,元澈仍秉持着一贯放诞萧疏的作风,甚至在听朝臣虚与委蛇的奏报时,都要留她在在侧。有时不只是在侧,她和他的亲密无状常常令台阁老臣难堪又愤慨。
皇帝惑于内闱而朝纲沦落,所谓窃国之臣却忠其所劳,北疆战事告结,四海平顺,大秦这架腐朽却精致的机器仍如百年前一般运转着。
肩舆停下,她抬手制止一旁内侍的通传。元澈显然正与臣下议事。她转而往偏殿暂歇。囿于女子的身份,这是她在后宫之外为数不多的可踏足之处,已由元澈在守旧老臣的沸议中修缮为她的书房。皇后在中朝拥有落脚之处已非常理,如中枢台阁般设立书房、延聘女官更近于离经叛道。有旧臣在朝会上叩首痛陈,皇后出身阀阅之家,元澈允许其涉足前朝乃是“以天下为门户私计”,翌日竟遭皇后当面请教:“家国天下为天子一身所系,妾为天子之匹,亦何为公私?”朝臣遭此诘问,一时竟不能作答。
而元澈一直在旁默默欣赏她在他的宽纵下初生的锋芒。他允许她为他朗读奏章,旁听台阁议事,浏览内闱不宜的书册,并鼓励她向朝臣和学士们请教。他饶有兴味地看着自己不谙世事的小妻子成长为他忠诚而勤勉的臣下,时日略久,连最顽固的老臣亦对她有所改观。
她亦用心经营着这君臣夫妻的游戏。她大约明白,元澈此举并不全出于对她的喜爱或袒护,更多是为了表达自己对繁文缛节的厌恶。他向来不喜欢迂腐的臣下,也一样不喜欢循规蹈矩的女人。而与对她的宽纵相比,元澈对她的亲族多少有所忌惮。她父亲自然是股肱之臣,元澈对待她父亲极尽尊荣,委以重器,并慷慨任命她父亲的门生,却将李氏旁支别授他爵,迁往关内。一族之中,因此多生嫌隙,她的叔父更面斥她父亲称“亲族岂不如朋党?”她极力弥合着家族的裂痕,为叔父们谋取关内清要的职缺,并约束一切可能引起元澈反感的家族贿弊。
“你如果生为一男儿,当为治世之能臣。”这是她父亲能给予一个女儿的最高评价——可堪成为优秀的儿子,然而她父亲的每一个儿子都各具其能地令他失望。
她在父亲的感叹中察觉到了他的衰老。如果父亲去世,如今的陇右李氏想必将分崩离析。
这皆是元澈悬在她心头的剑。还有她的阿恕,在朝中立储的倡议中,元澈却以自己胞兄赵王的封国,加封自己的长子为赵王。
“阿恕难道是我和五哥的孩子?”一次她借酒醉问元澈。他闻言只是微笑,一时并未回答。
他仍然宠爱甚至依赖她,会如旧日般亲昵地唤她“小麑”,喝醉酒时也会最先来寻她,而她仍深觉自己正身处泥沙俱下的境地。不只是她,想必他也是一样。
如今,新的生命正在她的体内萌发,在旁人眼中,不像她可怜的阿恕,这是一个身世清白无疑的孩子。她在家族的期望中再去孕育一个孩子,这样的力量和痛苦,从一代代的母亲传递给女儿。她同样被困在名为女儿和母亲的囚车上,去领受女子的所谓命运。
逃离了前皇逼迫下杯弓蛇影的王府岁月,她并没有更加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