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剧]朕不能死_84
作者:喏言      更新:2022-08-26 20:33      字数:3520
  当然, 丁日昌对于之前私盐的“既往不咎”也是有条件了,他把原本两淮的厘金(税点)由零点八提到了一点五。不过即使这么高的税金,对于这些盐户而言也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自是无不应允。
  丁日昌在拿到了第一批商甲厘金之后, 找到了李鸿章,商量起了一件大事。既,希望奏请朝廷再次准许淮军在江南建造军工厂,资金即由新增收的厘金中抽取。
  他对李鸿章如此说道:中外交通,洋人乘我多事之秋, 不时恫吓挟制,令人忧愤难忍,必须积极自强以图御侮。
  他认为外国的长技在于船坚炮利, 洋人恃此以挟制中国,我们也可以取其所长以对付洋人。丁日昌思想的另一个重要点是他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认识到,中国传统的生产工艺和手段无法适应近代枪炮制造的需要。旧式泥炉炼不出能够制造近代枪炮的钢铁,用泥模铸炮也很难使炮膛光滑匀衡。因此,丁日昌产生了改革生产工艺和手段的强烈愿望。
  这也正是李鸿章非要举荐此人的原因。丁日昌虽是秀才出身,但却极其通晓火器制造,他早年在广州市郊燕塘亲自设计监制成功过短炸炮36尊,炮弹2000余颗。这些武器受到了广东清军的欢迎,丁日昌因此声名远播。
  李鸿章对于丁日昌的提议很是肯定,如今载淳提他为两江提督,手握江苏浙江的兵马大权,就是为了想让他借助上海背靠洋人,能接触世界最新技术的优势,大力发展军工,以图有朝一日,振兴大清。
  李鸿章虽然赞同丁日昌的提议,但并没有马上就上奏朝廷,而是想派他前去安庆内军械所先学习参观一下。
  安庆内军械所是大清依靠自己力量建立的第一个近代军事工业企业,也是中国近代机械工业的发起地,汇聚了当今中guo最优秀的科学家。丁日昌得了李鸿章的提点,虚心受教,第二天就整顿车马,打算走水路从上海跨越江苏直奔安庆。
  要说这人做了官就是好。盐商们听得新走马上任的两淮巡盐使打算出巡,老早就安排好了一路的招待,丁日昌顺着长江而下,一边赶路,一边应酬,倒显得有些意气风发,。
  待得他来到安庆的时候,已经是农历九月天呢。丁日昌通报了姓名,上交了李鸿章亲批的文书,通过身份认证,才被迎了进去。“秋老虎”刚刚散去,天显得凉快了不少,但走在安庆内军机械厂内,热热闹闹的人喊声,轰鸣的机器声,倒丝毫没有降温的意思。
  前来迎接丁日昌的乃是如今因为山寨出“安庆号”而文明工界的华蘅芳。
  丁日昌对华蘅芳的大名早就如雷贯耳,对他很是有礼,并执了晚辈礼。华蘅芳见得这正三品大员如此,很是受用,又听得丁日昌的来意,自对他知无不言。丁日昌原本就是对火炮洋务之事颇为喜欢,如今得与华蘅芳会晤,自立即就商讨在了一出。一时间二人说的好不激动,甚至大由引为知己之感觉。
  “华师傅已经研究出了开花炮?”丁日昌听得华蘅芳言语中的得意,心下也是一惊。
  开花炮这种炮弹自明朝末年就有了,不过威力并不是很大。这种开花弹是在铁球弹体里面装上火药,再开一个孔,插入引爆的引信,所谓引信便是一根中空的芦管,内置药捻,装填前根据所要射击目标的距离裁剪相应长度。
  发射的时候,先将火药装入炮膛,再装上一块圆形木板挡隔,在木板上再填上一寸厚的土,加土乃是作密封燃气之用,只因大炮炮管和圆球弹体有很大间隙,所以要加土。此时将圆球炮弹引信对着炮口放入炮膛,之后透过圆球炮弹与炮膛的间隙填入火药,将土层和弹体后半球的空间填实,再在铁球弹体的前半部覆盖上一层湿土,然后再在上面封上一层腊。开炮的时候,先点燃伸出炮口的开花弹引信,然后立即点燃火门上的火药,前后两级发射药递次燃烧,连木板、泥土带炮弹和腊一起射出。这样的发射方法非常危险,因为,哪怕用了泥土和腊封,点燃发射药产生的火焰也会从炮弹跟炮管的间隙窜到炮弹前方,极容易引燃暴露出来的药捻,导致提前爆炸甚至炸膛。
  自然,华蘅芳话中的开山炮就是这种炮弹的升级版。这种新式的开山炮乃是李鸿章特意嘱咐率先开发的。当年,太平军攻打东南沿海,洋人就使用了这种最新型的开山炮,当时李鸿章看到洋人用大炮在苏州城下拿葡萄弹、子母开花弹、散弹、爆破弹灭太平天国大军,看的目瞪口呆。至此,这种新式武器也被列入了安庆开发研究的首要任务之一。
  “不知在下可否一观?”丁日昌很是激动过的问道。华蘅芳自无不应许。唤来徒弟去内军械所后面清空场地,然后叫徒弟们准备试炮。
  众人来到试炮场,但见一门由精铁打造的红衣大炮在阳光之下反射着寒光。
  “师父,可否点火?”小徒弟问道。、
  “可。”华蘅芳拉着丁日昌后退数步,但见小徒手持火折子走到开花炮钱点着。一声轰鸣骤起,炮弹射出,如流星闪过,坠落大地。
  “砰!”
  又是一声爆炸,炮弹落地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无数铁皮伴随着爆炸声四射,如雷声滚滚。那原本的靶子早就被炸得粉碎,地上凭空出现了一个半米多深,三米多宽的大洞。
  “这。。韦实惊人了些。”丁日昌见此不得不赞叹道。
  华蘅芳面露笑意,又取过西洋镜交与丁日昌手中:“大人请再用望远镜一观。”
  丁日昌闻言,接过望远镜向那大洞看去,见得除了那半米深大洞,其四周还有无数铁皮飞射的痕迹,更有一大树不幸被残碎铁皮擦过,树干间竟出现了一道镂空的口子,这口子足有一人拳头大小,着铁皮杀伤力可以想见。
  至此,丁日昌不得不大惊失色,若是这铁皮擦到人的脖子上,便是大罗金仙怕也救不回来了吧。
  “此炮当可谓当世第一神器也。”
  第95章 洋务运动(二十六)
  丁日昌一日的安庆内军械所之旅可谓大开眼界,甚至对华蘅芳产生了高山仰止的感觉。凭他往日自诩精通火炮洋务, 但未曾想“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现在想来, 不过是坐井观天罢了。
  丁日昌生性直爽,并非自怨自艾之人, 当下想通之后, 便执意要拜华蘅芳为师。丁日昌乃朝廷三品大员, 手握漕运盐引大权, 华蘅芳哪敢受他的礼,自忙推脱,最后, 二人值得以兄弟相称,倒也引为一场嘉话。
  “华兄如今锻造出此等神器,我大清又有何惧怕那洋人。”完善,丁日昌与华蘅芳把酒言欢, 言语间豪气万丈,似乎看到了大清拳踹英法,脚踢沙俄的希望。
  华蘅芳虽然也高兴,但却是个现实派,当下摇了摇头:“非也, 非也。我大清与洋人还需要数年之力,才可一战。”
  丁日昌此时对华蘅芳的崇拜已经到了最高点,听见他如此说道, 自是相信,且也焦急问道:“为何?”
  华蘅芳闻言,用手指沾酒,在桌面上写了一个“铁”字。铁乃锻炼一切现代化军工的必备品,可谓一切之源。
  “我中(华)炼铁最早可追述到春秋时期,经过千年的发展,如今乃是用焦炭炼铁。这焦炭所锻之铁远不及西洋之铁。而若要炼制新炮,非西洋之铁不可。”
  丁日昌听了华蘅芳的话,很快就冷静了下来。的确,如今安庆内军械所用之铁全赖西洋进口,若是一旦中西交战,西方把这洋铁买卖一切断,大清必定深受其害。
  “如此这学洋铁之术不可从缓了。不知先生可有略通洋铁之术之人?”
  华蘅芳闻言,心下过了过,想出一人,但面上却露出了难色。丁日昌看出华蘅芳的表情,似猜到了些什么,坦诚说道:“先生但说无妨,下官省得的。”
  “有是有一人,但其人却有些污点。”
  “何人?”
  “王韬。”
  “可是《火器说略》的作者?”
  “正是。”
  王韬此人,在工匠界也是闻名遐迩,丁日昌也是熟识此人名号的。甚至说,他能对火器产生巨大的兴趣,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看了王韬的《火器略说》。只是此人的确不适合出士。只因他身上的污点太大了。当年太平军久攻上海不下,王韬曾化名黄畹上书太平天国进献抗清之策,事后被李鸿章发现,下令逮捕,最后还是得了英国人的庇护,才逃到了香港,免于一死。
  “此人怕是不妥。”丁日昌摇了摇头,王韬的确不错,但是此人对大清不臣之心,便是惜才得李鸿章都不愿意用,更不必说朝廷了,朝廷上对他出任两淮巡演使不满之人原本就颇多,知道之后第一个就会拿他这个举荐之人问罪。
  华蘅芳也知难处,当下不再复提,只叫丁日昌继续喝酒,遂二人把酒言欢至二更天才罢休。
  丁日昌此番来安庆内军械所考察总共进行了五日,除了开花炮外,又见识到了蒸汽轮船与正在开发的新型连发火枪,可谓受益匪浅。
  结束了对于安庆内军械所的调查之后,丁日昌返回江苏总督府所在的江宁,又开始接见江浙一带的商甲之事,他在与商甲的言语中反复提及了想要开办新型炼铁厂的事,但出乎他意料的事,虽然江南商甲都乐得奉承他,但对于新型炼铁厂映衬的并不多。
  其实也不怪这些商甲。大清商甲自从鸦片战争开放对外口岸之后,生意便越发的难做,所以也导致了本土商人对外来事物很是不喜。再者,洋铁利润几何,众人甚是无知,与其去追求这种难以捉摸的事情,商甲们反而更希望的事能从丁日昌手中获得更多的盐票。
  丁日昌见得商甲们的态度,失望不已,但也不能逼迫,只得草草的交代了一下盐票之事,然后又启程返回上海与李鸿章复命。